全站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政策解读
市政府关于千方百计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
作者:hmclyzj 发布时间:2011-11-02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苏通科技产业园综合管理办公室,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会和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动员全市上下按照市委落实“八项工程”、实现“八个领先”的总体要求和部署,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积极应对当前经济形势变化,千方百计保持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确保全年各项工作目标顺利实现,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准确把握、有效应对当前复杂经济形势

  今年以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良好,呈现出“运行平稳、转型加快、开发提速、民生改善”的态势。但同时也要清醒看到,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更趋复杂,世界经济不确定性、不稳定性上升,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经济下行风险加大;虽然我市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但面临的矛盾明显增多,中小企业成本压力加大,资源要素配置难度加大,银根收紧资金紧缺压力加大,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压力加大,这些都给当前经济运行带来新问题、新挑战。各地各部门要深刻认识当前国际国内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科学分析、准确把握对我市经济运行可能产生的影响和变数,充分运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好经验好做法,超前应对,把握主动,巩固和发展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良好势头。

  二、加快推动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按照市委落实转型升级和科技创新工程相关要求,坚持抓转型、促增长。

  (一)加快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发展步伐。大力实施“310”工程,加快培育海洋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打造海洋工程装备等十大产业链条,加快建设一批创新能力强、产业链完善、规模化水平高的新兴产业特色基地,确保今年新兴产业产值突破2000亿元。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意见,突出抓好现代物流、旅游休闲、服务外包等十个发展重点,集中力量建设一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确保今年服务业比重提高1.5个百分点以上。

  (二)支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认真落实加快市区工业经济转型升级若干政策意见,鼓励和扶持工业经济结构调整、技术进步、两化融合、集约发展、平台打造。推动六大主导产业转型发展,加快推进船舶及重装备、能源及其装备制造两大产业“双倍增”,电子信息、石化两大产业“双突破”,纺织服装、轻工食品两大产业“双提升”。落实市政府常务会议关于加快纺织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提升纺织产业创意、设计、品牌、科技、人才、资本、营销以及信息化等方面的工作水平,支持沿江、沿海地区大型涤纶化纤重大原料项目落户,推动纺织产业链前延后伸。

  (三)大力推动创新发展。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双倍增”工程和重大科技创新计划,确保今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超过3000亿元。加大科技投入,力争今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大力实施“瞪羚”企业培育工程,加快南通科技园、留学生创业园等创新载体建设,推动南通高新区升格为国家级高新区,重点扶持建设一批科技公共服务平台。

  (四)坚持不懈抓好节能减排。按照省统一部署和要求,深入开展“万吨千企节能行动”,大力推进建筑节能,强化重点用能单位能耗监管;针对大气污染减排指标出现增长的情况,加快推进重点减排工程,深入开展重点行业、重点区域污染专项治理,确保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三、保持中小企业稳健运行

  (五)加强运行监测。分析汇率、利率、用工成本等要素波动对企业运营的影响,及时向企业发布相关信息。加强中小企业跟踪分析、重点产业监控等运行监测,特别是关注出口依存度高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尤其是没有自主品牌、产品竞争力不强企业的跟踪监测和分析,分行业、分地区分析中小企业发展情况,及时发现中小企业运行中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

  (六)加强要素供给。密切关注要素市场,加大组织协调,强化保障供应,积极帮助企业有效化解资源瓶颈压力。

  加大资金保障力度。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向上争取信贷规模,进一步提高存贷比,增加有效信贷投入,不抽资、不压贷,力争全年新增贷款500亿元。落实并完善对小微企业贷款的差异化金融监管政策,做好中小企业的资金扶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全部贷款平均增速,增量高于上年同期水平;引导银行提高对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的容忍度,合理控制利率上浮比率,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鼓励和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研发创新适应中小企业的金融产品,逐步扩大企业集合票据、集合债券、短期融资券发行规模,积极稳妥发展小微企业贷款保证保险和信用保险。加快推进企业上市融资,支持企业探索使用企业债券等多种融资工具;借助“千企千亿”、“金融超市”、重点项目推介会、信息发布会等平台,加强银企对接。规范各类社会融资活动,引导民间借贷阳光化、规范化发展,依法打击非法集资。积极协调贷款银行和担保公司,帮助企业解决抵押和担保困难。高度重视并妥善处理可能出现的少数企业资金链断裂问题,开展企业资金链风险排查和监测分析,制定预案,做好预警。

  加大原材料、土地、劳动力等要素保障力度。对原油、矿石、煤炭、棉花等重要原材料库存和价格变动等情况加强跟踪监控,提高企业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大力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通过盘活存量、提高强度、依法收回、实施万顷良田工程、土地租赁等途径破解“用地难”;严格规范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行为,加强新老政策对接,想方设法化解“拆迁难”。加强对企业用工指导服务,指导企业合法规范用工,帮助企业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完善全市企业用工需求信息发布平台,加大全市性大型人力资源交流洽谈活动举办频次,为急需50人以上企业开展专场招聘。进一步办好省外劳务基地,支持企业与劳动力密集地区和职业学校建立稳定合作关系,储备稳定可靠优质的劳动力资源。

  (七)加强帮扶服务。认真落实国家支持中小企业和微型企业发展的9条新政和省政府即将出台的进一步改善中小企业经营环境的有关政策,并结合实际制定我市相关帮扶措施,努力使政策落实高效化、政策效应最大化。加强对企业的服务和引导,各地抓紧排出一批重点企业、困难企业,实行“一企一策”式帮扶。建立健全融资筹资、创业辅导、技术支持、信息咨询、人才培训等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工商联和各类协会、商会等社会组织作用,为企业提供多层次、多渠道、多功能、全方位的社会化服务。帮助企业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强化工贸对接和产业链配套对接,积极参与“江苏产品万里行、重点产业产供销配套”等对接活动。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与沟通,建立协调解决问题责任制,定期召开中小企业经济分析会,对于企业反映的困难和问题,明确责任单位和协调解决期限,落实责任人。

  四、强化投资、出口、消费协调拉动作用

  (八)保持固定资产投资平稳较快增长。以沿海开发为主战场,咬定“固定资产投资2500亿元”的年度目标,突出抓好170个市级重点项目、117个城建项目和一批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及重要民生项目。做好重点在建、续建项目资金供应协调工作,推动重点项目按计划建成投入运营,防止出现“半拉子”工程。对今年必须完成的重大项目,按照节点要求倒排工期,加大推进落实力度,加大督促检查力度,确保重点项目早竣工、早见效。充分发挥市级各类引导资金的导向作用,带动社会资本和各类资金投资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确保今年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投入增幅分别不低于45%、35%。提升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能级,保持投资平台的稳定运行,通过各种方式增加平台公司注册资本,提高平台公司资信等级。鼓励政府投融资平台积极参与城市建设和沿海前沿地区基础性开发。

  (九)着力稳定外贸形势。密切关注船舶、光伏等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地区外贸运行情况,及时研究对策措施,促进外贸出口稳定增长,确保全年进出口增长19%,总量超250亿美元,其中出口增长20%,总量超170亿美元。完善和落实促进外贸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对外贸企业的扶持力度。优化外贸出口产品结构,大力提升高新技术产品和机电产品出口份额,巩固船舶海工、光伏组件等优势产品出口份额,扶持纺织服装、农副产品等传统产品出口,完善对品牌出口、高附加值产品等在信用保险、结汇、通关等方面的扶持措施。加快培育一批国家级和省级特色产业出口基地,制定出台加快国家船舶出口基地建设的政策意见。鼓励企业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加快发展,积极为企业提供国内外市场信息和行业动态,扶持企业参加知名展会,提升产品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

  (十)积极扩大消费需求。抓住元旦、春节等传统消费旺季,认真落实扩内需、促消费的各项政策措施,重点抓好带动力强、成长性强、季节性强的消费,推动即期消费快速增长。继续实施“双百”市场工程,积极推动“农超对接”,提高流通效率,降低消费成本;进一步完善城市商业网点规划,优化商业设施布局,扩大城乡消费;着力抓好“菜篮子”工程,加强蔬菜保供基地建设,大力扶持“平价商店”建设,保障消费基础;紧密结合现代服务业发展和民生幸福工程的实施,发展新型消费模式,培育文化娱乐、体育健身、休闲旅游等新的消费热点;切实改善市场环境,促进安全消费。

  五、毫不放松地抓好“三农”工作

  (十一)抓好秋收秋种。抢抓秋粮收获进度,落实粮食保护价收购政策,全力夺取秋粮丰产丰收。认真落实秋播布局,打好明年丰收基础。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

  (十二)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抓住冬季水利设施施工的有利时机,落实项目、落实资金、落实人员,加强农田水利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十三)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围绕建设民更富、村更美、风气更好的新农村,加快推进农村六件实事工程,确保完成年度建设任务,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落实关于扶持集体经济薄弱村发展的意见,建立健全村级集体经济良性增长机制,通过开发盘活存量资产等途径,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六、保持房地产市场稳健运行

  (十四)加强房地产市场监测分析。强化房地产市场运行数据的研究和分析,提高监测频率和范围。及时监测房地产市场出现的突发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市区及各县(市)重点区域的楼盘上市、成交情况及销售进度、价格变化进行实时监控,特别是对成交量和价格变化数据进行实时分析。注意正确的舆论宣传,帮助房地产企业和购房者活跃购销,共同稳定市场的心理预期。

  (十五)强化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加大住房保障专项资金筹集力度,优先保证用地供应,确保全年市区安置房竣工交付200万平方米、安置群众1万户,保障性限价商品房形成预售6000套;对符合申请廉租住房、经济适用房对象确保实现“应保尽保”,市区为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提供经济适用房。

  (十六)做好土地市场供应。根据土地市场需求情况,加快推出区位佳、规划优、条件好的地块。加快经营性用地上市速度,逐一明确地块上市时间,专人跟踪服务,协调解决地块前期准备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加强部门联动和协作,加快完成地块上市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确保成熟一块,推出一块。

  七、优化发展环境

  (十七)优化政务服务。牢固树立“作风就是生产力、效能就是竞争力”的理念,不断提高政务服务水平。全面梳理和落实各项支持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并适时出台各项帮扶政策。采取保姆式、地毯式、契约式服务等多种手段,降低“软成本”,提高行政办事效率。实施行政审批流程再造,以“三集中、三到位”促进行政效能提升。规范行政收费行为,全面清理涉企收费,以最低限、最下限收费,建立收费零增长、负增长机制。

  (十八)全力做好民生保障工作。深入实施城乡居民收入五年倍增计划,落实其他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切实抓好大学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和困难群体就业。密切关注经济形势变化特别是中小企业发展情况对就业形势的影响,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保证年底职工工资足额发放。认真做好各项社会保障工作,确保每个城镇退休居民退休养老金春节前发放到位。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深入群众走访慰问,开展多种形式的送温暖活动,落实各项扶贫济困政策措施,当前尤其要根据物价变动情况及时发放物价补贴,切实解决低收入群众面临的各种实际问题。

  (十九)全面加强安全生产。以交通、桥梁、建筑施工、消防火灾、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行业领域为重点,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深入查处安全隐患和漏洞,完善相关制度和措施,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强化食品药品质量安全,加大执法检查和质量监督工作力度。

  (二十)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强化源头预防,扎实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切实掌握工作的主动权。强化主体责任,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和“一岗双责”等信访工作基本原则,切实强化责任主体在解决信访问题方面的责任,推进责任落实、工作落实、措施落实,推动重点问题超前处置化解。强化排查梳理,重点对农民工工资、土地和房屋征收、环境污染等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加强排查梳理,及时研判分析信访稳定形势,抓好社会稳定信息预警,注重疑难问题的协调会办,确保不发生越级大规模集访和个人极端信访事件。

  八、进一步加大经济工作组织力度

  各地各部门要充分估计形势的复杂性和严峻性,保持清醒头脑,冷静观察、科学判断,及时研究出台应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具体细化措施。市发展改革部门要加强对全市经济形势的分析评估,及时提出应对的综合措施,努力化解重大项目推进中存在问题,保持投资稳定增长;经信部门要帮助指导各地积极化解船舶、光伏等重点行业发展中存在问题,保持工业经济平稳增长,化解不利因素,保持中小企业平稳发展;人行、银监等金融部门要积极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努力做好防范民间借贷风险工作;人社、国土等部门要积极帮助化解企业用工难、用地难等问题;财税部门要认真落实各级扶持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积极化解增支减收因素;商务部门要深入了解外贸企业运行情况,提出稳定外贸出口的具体措施;住房保障部门要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监测分析,防止出现大的波动;科技、财政部门要优化科技资金投向,发挥科技资金引导作用;经信、环保部门要紧扣年度节能减排目标,落实好针对性措施;建设部门做好政府投资工程年终结算,确保不拖欠农民工工资;安监、信访部门要认真排查安全事故隐患和信访苗头性问题,确保社会和谐稳定。各地要把确保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当前的中心工作抓紧抓实。要密切关注经济运行走势,把握企情、舆情、访情,及时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更加扎实地做好年底前各项工作,确保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

 

                                   二○一一年十月三十一日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版权申明 主办:南通市港闸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协办:bet365亚洲城
地址:南通市城港路58号 电话:0513-85609663 邮编:226005 苏ICP备11034712号
技术支持:江苏中威科技软件系统有限公司